1. <em id="888lr"><object id="888lr"></object></em>
      1. 首頁 > 公司法 > 企業改制 >

        企業的改制方式有幾種?改制后有什么問題?

        2022-10-10 13:39:43 來源:稅法網

        各類企業的改制方式從總體上分為:整體改制和部分改制。

        1、整體改制

        整體改制是指以企業全部資產為基礎,通過資產重組,整體改建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規范的企業。整體改制特別適合中、小型企業改制。

        2、部分改制

        部分改制是企業以部分資產進行重組,通過吸收其他股東的投資或轉讓部分股權設立新的企業,原企業繼續保留。部分改制比較適合于大型企業的改制,尤其是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時多采用部分改制的方式。

        企業改制一般有內啟動、外啟動和內外啟動相結合等方式。

        1、內啟動主要是吸收企業內部職工包括經營者入股,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2、外啟動就是通過其他所有制企業整體兼并、收購或控股參股國有企業。

        3、內外啟動相結合則是既有一塊是引進外面優勢企業的,又有一塊內部職工入股。

        無論是內啟動還是外啟動,都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進一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形成內外部共同參股的多元投資主體企業。

        改制后的問題:

        轉變觀念

        企業雖然已經由國有企業改制成為非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了,管理體制變了,但企業的內部機制沒有變,特別是人的觀念還沒有變。大家擁護股份制,認為企業需要自主權,但股份制企業如何運作,自主權如何行使,多數人沒有清楚的認識;大家認為國有體制下企業弊端多,改制后應該調整,但如果自己成為被改革對象,就會不高興、有情緒,甚至不接受;大家認為改制后企業要強調效率,以效益為中心,但自己卻不愿意調整工作心態,增強責任意識,提高工作水平……,部分公司領導人及較多員工在思維方式和行事方式上并沒有真正轉變國有企業原有的作風。

        企業改制首先要從人改起。在改制的初期,其核心就是人的問題,同時也是阻力是最大的問題,但不管阻力有多大,人的觀念都要逐步調整。

        一是要對改制的實質性轉變和改制后的企業運作有清晰的認識;

        二是要對員工與企業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和界定;

        三是在企業市場化的過程中要逐步實行人的市場化;

        四是要把企業的經營風險告訴大家,讓每一個企業都有危機感。“預則立,不預則廢”,人因安樂而怠惰,企業改革不能等所有人都理解后再進行,理解要改,不理解在改的過程中去逐步理解。對人的工作要講科學,更要講藝術,企業人觀念必須轉變。

        標簽: 企業的改制方式 改制后的問題
        延伸閱讀:

        最近更新

        15037178970

        保險法

        醫療事故

        人妻少妇推油按摩呻吟
        1. <em id="888lr"><object id="888lr"></object></em>